点击蓝字 关注蓝海创意云
行业科普|
世界电影技术发展史

近期老电影修复重映成为院线电影的一大热点,老电影本身或相关资料的遗失、残缺是非常普遍的,许多新生代电影从业者为了保留那些经典的影片,不辞辛苦地开始了影片修复工作。
那么大家是否想过原始的电影技术是如何被发明的?最早的电影又是怎样被拍摄完成的呢?
本期目录
-
电影技术的诞生
-
早期电影发展
-
现代电影发展
01 电影技术的诞生
02 早期电影发展
活动电影放映机是一种早期电影显示设备,放映机被放置在一个小型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影。活动电影放映机引入了电影放映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直到现在还被采用。

19世纪末期,卢米埃尔兄弟邀请巴黎名流到咖啡馆地下室观看电影,观众在黑暗中,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画面。一位记者这样报道:“一辆火车迎面而来,我邻座的一位女客看到后十分害怕,以至于突然站了起来”。


短片《火车进站》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短片《The Gate of the Factory》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电影时代。
这个时候的电影全部都是黑白默片,直到1927年《爵士歌王》上映,纽约的观众在观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电影界正式开始了有声时代。
此后3年,有声电影迅速发展,形成了以胶片携载声音的新电影格局。


03 现代电影发展
随着放映技术与拍摄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不满足于黑白有声电影,转而开始了电影更迭,在1990年代,电影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彩色电影,绿幕电影技术也慢慢普及开来。
20世纪30年代,因为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很多人对3D电影产生了兴趣,技术人员开始研究立体逼真的视觉画面,1952年第一部彩色3D电影《博瓦纳的魔鬼》横空出世,大大提升了3D电影的娱乐效果。
这之后图形图像技术的使用对于电影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199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是首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进行制作的动画长片。
2009年《阿凡达》的上映,开启了真人实拍电影的3D技术的新时代,《阿凡达》的制作中使用到的诸多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改进,用到了很多后来上映的电影作品中。

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效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不胜枚举。数字特效已经不仅仅只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制作的方方面面,从剧本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特效的魅力,让电影创作超出了人类有限的视角和运动轨迹。
如今,更多的电影特效如《魔戒》、《钢铁侠》、《哈利波特》、《流浪地球》给予了观众梦幻般的视觉感受,特效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很多镜头甚至产生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计算机图形学的飞快发展给电影特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例如我们常用的三维动画软件3ds Max、Maya、Blender,特效处理软件Houdini、Flame、Smoke等。
而渲染农场的出现也方便了影视特效的制作。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为了完成《阿凡达》的渲染任务,Weta工作室调用了六千个处理器渲染了一年,而到了2019年《阿丽塔:战斗天使》,总渲染时长更是高达4.32亿小时。正是渲染农场的高效工作,让这些影片如期与我们相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软硬件不断迭代,渲染农场已经从只有顶级大片才能使用,逐渐步入了更多的数字内容生产领域,包括动画剧集、电影,房地产、汽车、手机广告,甚至家装效果图都在使用渲染农场,技术的赋能让更多的人走上创作之路,也在方便更多人的社会生活。

蓝海创意云作为国内领先的渲染农场,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对渲染任务的高要求,不断提升渲染服务质量,更是在近期推出了分块渲染半价的优惠活动。

现在4K、8K显示输出设备以及VR技术蓬勃发展,“虚拟制片”不用忍受绿幕、也无须等待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后期,所有关键决策人现场协作,实时生成最终画面,立等可取,随时可改。
“数字人”技术的兴起,打破了原来行业内必须亲力亲为的时空弊端,为跨时空的影视制作发展带来了曙光。

推荐阅读:《元宇宙还有点远,数字人确实已经来了》
技术的不断成熟推进原本只在工作室内部使用的工具逐步走向产品化,产品化的工具与影视作品一起走向全世界带领世界范围的动画技术革命。电影人一路走来,一直在突破极限,相信未来的电影会越做越好。
-END-
你可能还想看
对话安捷秀总监 | 用数字化助力影视工业化!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蓝海创意云